2024年,中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超4GW,连续第七年蝉联全球第一,累计装机规模达43GW,占全球市场份额超51%。随着近海资源开发趋近饱和,深远海正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的“主战场”,中国凭借技术突破与产业链优势,加速向100米级水深海域挺进,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、智能化新阶段。
全球资源开发不足0.5%,中国抢占深远海先机
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全球深远海(水深>50米)风能资源超710亿千瓦,但开发利用率不足0.5%。国际能源署(IEA)预测,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将达212GW,其中深远海项目占比超40%。中国船级社专家李红涛指出,我国深远海可开发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,风速稳定、发电效率高于近海,是未来能源增长的核心领域。
技术突破: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
机组大型化:2024年,中国海上风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达10MW,16MW机型批量应用,18-20MW样机并网发电,26MW样机下线,领先全球(其他国家仅15MW样机运行)。金风科技推出的25MW深远海旗舰机型可降低平准化度电成本(LCOE)10%。
漂浮式技术:中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“海油观澜号”并网发电,工作水深超100米、离岸100公里,标志我国突破深远海开发能力。全球漂浮式风电累计装机超1GW,预计2030年中国新增装机将达1GW,从“跟跑”迈向“领跑”。
产业链协同: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
2024年,中国海上风电产业链产能占全球60%以上,覆盖153个运营基地及64个在建项目。政策层面,《“十四五”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》明确深远海开发路径,2024年国家“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”推动装机激增。全球Top10整机制造商中,中国企业占7席(如金风、明阳、东方电气),市场份额67%。
挑战与未来:降本增效与生态融合
当前漂浮式风电造价是固定式的3倍,单台成本3-5亿元。海南万宁1GW漂浮式风电场启动规模化商业开发,目标通过“风电+牧场”生态融合降本。国家电网研发的柔性直流装备可将200公里以上深远海风电稳定送入电网,成本降低15%。业内预测,2030年全球浮式风电装机将达8.3GW,中国需突破系泊缆、动态电缆等关键技术,构建“共链生态”。
中国正以技术突破、政策引导和产业链优势,重塑全球海上风电格局。深远海开发不仅是能源转型的关键,更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。随着漂浮式技术、智能运维和生态融合模式的成熟,中国有望在2030年后主导全球深海能源市场。
产品采购,认准德普瑞!
总机:0755-27219112
邮箱:sales@deppre.com